- · 《西部素质教育》栏目设[06/30]
- · 《西部素质教育》收稿方[06/30]
- · 《西部素质教育》投稿方[06/30]
- · 《西部素质教育》征稿要[06/30]
- · 《西部素质教育》刊物宗[06/30]
立足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 引言 大学是培养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建设的高素质的人才的学府,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提倡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大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更加重视进行学生素质的培养
一 引言
大学是培养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建设的高素质的人才的学府,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提倡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大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更加重视进行学生素质的培养,如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等,教育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物理作为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什么重要作用,又应当如何进行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呢?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进行总结探讨,分享如下。
二 科学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素质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是制约人的活动方向、水平、质量的内在因素。素质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包括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社会文化素质(包括科学技术素质和人文素质)三个层面。狭义的科学素质仅指后者中的科学技术素质,而我们这里讨论的科学素质有更广泛的含义,它不仅仅指科学知识,也不仅仅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乃至对科学技术的亲近感、信任感等等的总称,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不具有一定科学素质的人不能算是一个健全的人。特别目前全社会面临着反对形形色色邪教和伪科学的急迫任务,在此形势下,在校大学生和每个公民的科学素质在其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就显得愈加重要。
区别于只注重传授知识、应付考试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使人变得更聪明”,而在于“使人变得更美好”,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既然科学素质是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就必然成为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尤其在强调课程思政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帮助其树立坚定的科学信仰,增强其识破各种邪教、伪科学的能力和与之进行斗争的自觉性,对保证学生“第一粒扣子”也将起到一定作用,因此意义更加重大。
三 大学物理课程在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物理学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是现代技术革命的先导,而且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作为工科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和丰富的素材,在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 提供知识基础
科学知识在科学素质中起着基础的作用。因为只有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才谈得上对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载体;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才谈得上科学精神、科学信仰的确立。物理学知识又是各种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它不但本身会内化成为学生科学素质的一部分,而且对后续的各种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二) 培养逻辑能力
按着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物理学是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一门学科。物理学中充满着丰富的逻辑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以及反证法等等。只要在讲课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讲解思路、启迪思维,必然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三) 启迪创造思维
在实际的科学发现中,不存在严格的逻辑通道,科学的创造常常是由于科学家们独特的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更是无处不闪耀着创造精神的火花。物理学不但可以其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实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能教给学生许多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如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物理类比、物理假说、佯谬法、科学想象、试探猜测、科学直觉等等方法。
(四) 塑造科学信仰
真实真正的科学精神是两面并重的,新理论往往是建立在对旧有理论批判继承基础上,既突破既有理论,又能够与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既有理论兼容或部分兼容。对以上这点的忽视,由于对创新的强调,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科学精神往往偏重于探索与怀疑的一面,而忽视了谨慎和保守的一面。这是一段时间内各种伪科学、反科学的东西能够打着新科学的旗号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而物理学在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同时,也能以其取得的巨大成功和物理理论令人欣赏的普适性,使学生产生对科学理论的信任感,从而进一步增强科学意识,培养科学信仰。
文章来源:《西部素质教育》 网址: http://www.xbszjy.cn/qikandaodu/2020/1224/616.html
上一篇:传承珠算文化推动高职素质教育创新摭探
下一篇:理论力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