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部素质教育》栏目设[06/30]
- · 《西部素质教育》收稿方[06/30]
- · 《西部素质教育》投稿方[06/30]
- · 《西部素质教育》征稿要[06/30]
- · 《西部素质教育》刊物宗[06/30]
重视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首次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概念。非智力因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主要是
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首次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概念。非智力因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主要是指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并会影响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特征[1]。
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从营造和谐的学习情境入手,开发和培养非智力因素,秉持知识与素质并重的理念,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构建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并进的情境教学模式。
一 激发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动机决定了学习的目的和学习行为的持续程度。学生热爱学习中医的内在动机,一是治病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对中医药学及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推崇[2]。
部分同学抱持着完成学业、获得奖学金、顺利毕业等心态面对学习;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过度放松、懈怠,对未来的职业和责任尚无充分的心理准备,导致学习上的散漫;还有一些学生因为思维方式和观念方面的原因,对中医学难以理解和接受[2];此外,不同专业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期望也有很大差异,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更乐学好学,非医专业的学生则对医学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动力不足。通过学习活动的设计,如体质辨识等,帮助非医专业学生逐步引发和形成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习的兴趣。学习动机形成后,将自始至终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促进学习活动[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出发,设计题目,让学生尽早运用中医知识,理论联系实践。比如分析个人体质,制定并实践中医养生方法,将体质与养生等浅显易懂的内容改为学生自学并加以实践,使学生对自己身心状态和体质偏颇更加了解;在实践的过程中,记录自己的体会和变化,将中医养生预防落到实处。与此同时,针对学生关心亲友身体疾病的良好愿望和情感需求,建议学生在假期对父母做详细的体质分析,为他们介绍养生保健的措施,宣传中医,实践中医,学以致用。兴趣被激发后,学生乐于主动地探究中医的渊源与发展,愉快地投入刻苦学习和深入钻研中,坚信中医,坚定信念,勇于探索,勇于进取;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操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情知合一,实施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情感沟通,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合作的过程,促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4]。情感教育既以情感为出发点,又以情感为归宿,既以情感为施教的手段和途径,又以情感作为施教的内容和目标,尊重人的情感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以情动情,以情感人,以情育人[5]。
学习中医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中医学融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中医教育需要教师的知识传授与情感指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感,与学生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关系,把对中医知识的探求与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热情结合起来,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6]。
建立学生信息卡:设置以下内容,如学生的基本信息、文理科背景、性格爱好、选择中医的原因、对学习内容的期望和教学的建议等。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充分回应,非定时的开展有意义的交流与讨论,建立互信。师生互信是建立情感联系的纽带,是教学的良好开端。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三因素组成。人的心理健康主要反映在非智力因素上,一切心理与行为,归根结底是受非智力因素所支配的。中医学对健康的定义是形与神俱,与现代健康理念不谋而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接班人,必须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学制长、学业负担重等原因,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适应障碍等心理问题。在中医教学中,应贯彻形神一体的观念,明确治未病、预防胜于治疗的重大意义,强调养性调神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鼓励学生重视精神调养,树立高尚的医德观。比如肝主疏泄的功能有调节情志的作用,在讲课时,帮助学生分析肝失疏泄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分析抑郁症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启发学生就日常情绪的影响因素与性格优缺点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与气质,管理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过激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学会自我激励。尤其是遇到挫折时,医学生更应积极调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充满信心的克服困难。医疗的服务对象是人,在求学与医疗实践中,要不断地与人相接触,学会“理解他人情感,分担他人困难,分享他人幸福,与人和睦相处”[7],进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来源:《西部素质教育》 网址: http://www.xbszjy.cn/qikandaodu/2021/0107/644.html
上一篇: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下一篇:论跆拳道训练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