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部素质教育》栏目设[06/30]
- · 《西部素质教育》收稿方[06/30]
- · 《西部素质教育》投稿方[06/30]
- · 《西部素质教育》征稿要[06/30]
- · 《西部素质教育》刊物宗[06/30]
打造一流平台,带动西部发展,绽放普外活力: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018年11月18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科分会主办的2018首届东方普外科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大会聚焦普外科的焦点、热点问题,致力于普及肿瘤等疾病
2018年11月18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科分会主办的2018首届东方普外科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大会聚焦普外科的焦点、热点问题,致力于普及肿瘤等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理念、最新技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著名外科专家、上海市各级医院普通外科医务人员600余人参会。
本次大会主题报告包括大师讲堂和精英论坛两部分,并设立了甲乳疝论坛、胃肠论坛、胆胰论坛和肝脏论坛4个分会场,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1 开幕式
开幕式由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楼文晖教授主持(图1)。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秦新裕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鸣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分别发表了简短致辞,表达了对大会成功召开的祝贺和对上海普外科的殷切希望,期待东方普外科论坛成为推动上海乃至全国普外科学术进展的重要平台,为青年医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
图1 楼文晖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首届东方普外科论坛首次利用远程会诊系统,实现西藏日喀则分会场的实时在线转播(图2)。上海市组团式医疗队队长、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党组书记、日喀则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浩教授,日喀则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高起森教授,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院长米玛多吉教授,以及西藏当地70余位医师在雪域高原日喀则与上海连线,共同参与首届东方普外科论坛的开幕式。大会同步直播至偏远的阿里地区,观看线上直播的人数超过1 000人,对于西藏地区普外科水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被西部多家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2 大师讲堂
开幕式后,大师讲堂正式开始。大会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北京友谊医院张忠涛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荫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唐健雄教授,为参会者带来高瞻远瞩、发人深省的主题报告,对基层临床医师具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樊嘉院士作了题为“中国肝癌诊疗和临床研究进展”的报告(图3)。樊院士指出,肝癌诊断和治疗依然是我国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其早诊断、早治疗和抗转移复发是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键。在诊断方面,除甲胎蛋白(AFP)外,维生素 K缺乏或拮抗剂-Ⅱ(PIVKA-Ⅱ)/异常凝血酶原(DCP)、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DKK1(Dickkopf1)等新型生物标志物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微RNA(miRNA)、循环肿瘤DNA(ctDNA)在肝癌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方面也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外科治疗是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基础,精准的术前评估和规划必不可少。最后,樊嘉院士对我国肝癌的治疗提出5条展望:坚持早诊早治,强调规范治疗,加强综合治疗,提倡转化医学,注重循证医学。
张忠涛教授以“中国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的发展和未来——规范临床实践、提升临床研究能力”为题,提出中国结直肠外科专家对于Ta TME术式的入路方式、手术适应证的把握逐渐趋于理性,手术技术也日趋规范化,强调Ta TME必须“从规范同步开始”,应遵循患者获益最大化与创伤最小化原则。
刘荫华教授作了题为“2018乳腺外科热点问题”的报告,介绍了2018年8月《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刊登的4篇共识。其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2018版)》重申了改良根治术的外科基本问题,其他3篇共识还进一步规范了早期乳腺癌染料法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等操作。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重建是乳腺外科医师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应客观认识国内乳腺癌乳腺切除术后乳房重建现状,在坚持肿瘤学安全优先的前提下谨慎处理。腔镜技术在乳腺外科的应用亦受到关注,其应用前景美好,但尚缺乏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结果支持,还需要进一步评估其手术适应证和改进技术细节。
图2 西藏日喀则分会场的实时在线转播
图3 樊嘉院士作学术报告
唐健雄教授从《柳叶刀》评分出发,分析了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现状和展望。唐教授指出,经过近20年的积极推广和规范化培训,我国疝病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手术数量大幅增加。目前,我国腹股沟疝手术量已达到120万~150万例/年,位居世界第一。《柳叶刀》杂志对中国在腹股沟疝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评分,给予了99分的高分,远超许多发达国家。然而,目前的术式创新似乎很难有“里程碑”式的突破,但在材料学方面可能会有重大突破,某些生物学材料已应用于临床。未来在规范化培训、质量控制、建立国际标准的疝注册系统、补片不良事件监测等方面,我们仍需努力。
文章来源:《西部素质教育》 网址: http://www.xbszjy.cn/qikandaodu/2021/0214/702.html
上一篇:西部医院管理“谋”与“变”
下一篇:立足西部,放眼全球——2018长安国际心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