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部素质教育》栏目设[06/30]
- · 《西部素质教育》收稿方[06/30]
- · 《西部素质教育》投稿方[06/30]
- · 《西部素质教育》征稿要[06/30]
- · 《西部素质教育》刊物宗[06/30]
32年,281人次,宁海教育协作硕果累累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就在前不久,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正式对外发布,8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宁蒗即将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在这一进程中,南通海安从1988年起开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就在前不久,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正式对外发布,8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宁蒗即将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在这一进程中,南通海安从1988年起开启的支教行动,开创了东西部教育合作的先河,32年间,281人次海安教师为宁蒗培养了2万多名初、高中毕业生,输送了1万多名大、中专生。从2016年起,海安、宁蒗两地在合作创办的宁蒗县宁海民族中学中,创设了全部由海安老师授课的“海安班”,这一班级现已成为了当地教育的一张响亮名片。
宁海教育协作结硕果 “海安班”成为当地响亮名片
2020年高考,宁蒗县宁海民族中学“海安班”创出佳绩。全班44人参加高考,29人成绩超过600分,全班均分达到616.6分,一本上线率达到98%。宁海民族中学也成为当地人心目中最好的高中。2020届“海安班”毕业生卢磊说,这就像奇迹一样。
奇迹出现之前,宁蒗县高中教育是另一番局面。当时,县里最好的初中毕业生,都想方设法到外地去念书,县里高中毕业生只在1998年,有考取过清华大学的记录。优质生源外流的“虹吸效应”,将可能带来宁蒗县高中教育的“空心化”,给宁蒗县脱贫攻坚奔小康进程带来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能否让最有经验的老师,来教那些最有潜力的学生?2016年,宁蒗与海安第九轮教育合作,开启了宁海教育协作“升级版”。海安遴选高中优秀教师赴宁蒗,创办纯由海安老师任教的“海安班”,大到教学进度组织,小到教辅材料征订,“海安班”都可以自己说了算。管理上的“松绑”,激发了海安班老师更大的主动性。“海安三班”班主任梅德均老师在办公室支了一张行军床,这样一来,不管午休还是早晚自习,学生都可以随时找他。
2019年第一届“海安班”毕业,全班52名学生近一半被“985”“211”高校录取。3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海安班的异军突起,在宁海民族中学也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更多的初中优秀毕业生选择在家门口就读。
云南宁蒗县宁海民族中学校长表示,归根到底就是以“海安班”效益,以点带面来带动全校的教育,“海安班”之外我们在大幅度提升。创办“海安班”,不仅体现在要把“海安班”学生教好,而是对全校乃至全县教育起到一个辐射带动的作用。
“闯”出来的“宁海模式” 奏响“教育扶贫”大美乐章
云南宁蒗与江苏海安,远隔千山万水,两地之间的教育协作始于“木材换人才”的构想。当时的宁蒗县,还是国家级特困县,县领导班子迫切寻找摆脱贫困的良方。在考察中,东部发达的经济,先进的教育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扶贫必扶智,治穷先治愚”。在海安考察交流时,时任宁蒗县委书记阿苏大岭萌生了“木材换人才”的构想。
宁蒗希望通过教育来走出贫困的决心,也激发了海安伸出援手的信心,就这样,海安、宁蒗许下了一份“十年之约”。学校校名从两地各取一个字,就叫“宁海中学”。从此,横跨中国的两个县,开启了东西部教育合作的第一步。1988年8月,历经5天5夜辗转,海安首批支教老师抵达宁蒗,没想到一到驻地就遭遇了50年不遇的泥石流。
泥石流冲毁了学校,就手挖肩抬,重新建起来;没有饮用水,就用明矾泡、接雨水喝、趟沟越坎上山去抬;有高原反应,就挺一挺。但是最大的困难还是教学管理关。当时根据教育大纲对宁海中学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中等难度摸底,初一年级只有沿海地区小学四年级水平,许多学生还不能掌握四则运算。
他们从抓校风、校纪入手,严肃整治学风,并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育各环节一抓到底。为了让同学们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老师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教务处分类设档,对一般差生、重点差生白天上课,晚上和节假日“开小灶”个别辅导。一年后的中考,宁海中学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两个班88名毕业生,26人考进重点高中,语文、政治、数学三科人均考分名列全县第一,全县前10名中,宁海中学包括第一名在内,共占了6名。
从1993年第二批支教开始,两地合作办学由初中延伸到高中,接管宁蒗民族中学高中部教学工作后,海安老师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把长期垫底的高考升学率,反超到丽江地区榜首。从1994年到2002年,宁蒗民族中学的中、高考升学率连续9年蝉联全市第一。当地人把“舅舅”这个亲切的称呼,送给了海安老师。宁海模式成了云南响当当的招牌。
文章来源:《西部素质教育》 网址: http://www.xbszjy.cn/zonghexinwen/2020/1010/503.html